從前的服務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10 09:28:27
如果把日益發(fā)達的現(xiàn)代服務業(yè)比作江河湖海,那么往昔服務業(yè)的范疇,只能是山泉涓涓、宅畔池塘。然而,親身經(jīng)歷過的我覺得,它潤物無聲,有著小家碧玉的精致和溫馨。
我家弄口幾步處有一家沈記米行,老板見熟人總是綻開彌勒佛似的笑。有一次路過,他招呼我媽:“黃師母,你家的米快吃完了,要不你先選好,我讓朱師傅送來?”我媽聽了匆匆回家;到家揭開米缸,咦,真的見底了!原來,沈老板備有一本“客戶密檔”:客戶在購買米時不經(jīng)意的閑聊、送米到家并倒入容器的朱師傅的反饋,他一一摘錄在案并及時提醒!這種有的放矢、主動出擊的營銷,觀止矣,豈是現(xiàn)在“雙十一”比拼所能望其項背!
有一次,家中忽來稀客,媽和大姐忙得團團轉,叫我快去買醋。我拿了一只小碗急急趕去。店經(jīng)理見我人小,唯恐一滿碗一路晃蕩而去,回家所剩無幾,于是,專派小學徒送到家。還說:還有半碗,你們再來兌取!自此,我理解了什么是“童叟無欺”。
那時金秋時節(jié),水果店碩果累累。小孩子囊中羞澀,而水果店論只起售。梨或蘋果,選中后,店員輒問:現(xiàn)吃還是帶走?若現(xiàn)吃,馬上削皮;那手藝,皮開肉不綻,果皮像衛(wèi)星繞地球,打圈兒。這種“神服務”,以后漸告消失。
年關臨近是南北雜貨最為忙碌的帶貨時節(jié)。不用顧客開口,全行業(yè)的“打工人”都會主動熱情地或用紅帶子萬無一失地捆扎酒瓶,或用粗糲但平整的包裝紙疊成豆腐方似的包裹,然后再捎上“你慢走”,才算走完交割流程。
——(摘自1月2日《新民晚報》 作者 黃柏生)